台灣學子參訪老字號同仁堂 笑談李時珍是當年吃貨 – 媒事 看新聞

台灣學子參訪老字號同仁堂 笑談李時珍是當年吃貨

台灣學子參訪老字號同仁堂 笑談李時珍是當年吃貨

台灣學子參訪老字號同仁堂 理解中藥文化 印證藥理傳承精髓

【記者謝明錦/北京報導】藥王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為發掘藥性遍嘗百草,套句現代用語,他是極為認真的「吃貨」!台灣青年媒體人老北京體驗團廿四位成員,廿四日參訪北京同仁堂博物館,用現代精神貼近傳統中醫藥發展軌跡,獲得新的認識。

同仁堂自1723年清朝雍正王朝時代為皇族提供御藥,歷經188年傳承了八位皇帝,一貫維持中藥高品質水準,至今成為以醫療服務、生產製造、零售等三個面向傳承經典中藥文化的獨特品牌,在全世界擁有2200多家門市,其中有130多家海外門市。

參訪團與同仁堂總工程師田瑞華座談(陳健祥攝)
參訪團與同仁堂總工程師田瑞華座談(陳健祥攝)

以文藻外語大學為主的青年學生,興趣盎然參觀博物館的各項展示,其中明代針灸銅人造型不同於台灣常見的中醫穴位銅人,也是鎮館寶物之一。同學也從參訪瞭解,中醫以人為主與西醫以病為主的不同方展方向,特別是從植物、動物、礦石中找尋特殊用藥,聽到導覽人員說明,李時珍什麼都嘗試,甚至不放過人體,應用華語文系學生朱筱莉覺得震撼,卻也改變過去把養生看成是老人家思想的偏見,他認為中藥發展的歷史精粹確實值得重視。傳播藝術系學生何雨璇中藥取材貼近自然,值得深入研究。

此次參訪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政府台辦、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北京同仁堂集團共同舉辦,讓台灣青年學生與媒體人深入重要的老北京文化內涵。

明代針灸銅人是同仁堂博物館鎮館之寶(陳健祥攝)
明代針灸銅人是同仁堂博物館鎮館之寶(陳健祥攝)

北京市新聞工作協會常務副主席范三成特別提示,老字號是老北京文化的核心與重要特徵,同仁堂更是老字號的重要代表。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馬道明表示,團隊成員包括老中青三代,對於傳統中醫藥有不同時代的理解,透過參訪可以有新的體悟。

同仁堂總工程師田瑞華也透過座談,分享年輕學子,同仁堂在大陸實施中藥法後,也努力在教學部份向下扎根,同時以生物技術解釋中藥藥理,期待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除了博物館,參訪團成員也參訪了同仁堂老藥舖,實地看到門市運作與診療情況,都深覺同仁堂營運的堅強實力與跟上時代的精神。

同仁堂老鋪的門診診療讓參訪團成員感受新奇(陳健祥攝)
同仁堂老鋪的門診診療讓參訪團成員感受新奇(陳健祥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