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坊遇大師 文藻學生親炙彭小平體驗麵塑 – 媒事 看新聞

百工坊遇大師 文藻學生親炙彭小平體驗麵塑

百工坊遇大師 文藻學生親炙彭小平體驗麵塑

【記者謝明錦∕北京報導】動手做麵塑,三位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學生廿五日巧遇大師彭小平,幸運接受指導學習基礎麵塑,深深驚喜!台灣青年媒體人老北京文化體驗團成員廿五日參訪百工坊,瞭解老北京的宮廷與民間工藝之美,見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用心與堅持。

剛從俄羅斯返國的彭小平在百工坊遇上參訪團隊,應華系學生林怡妙、賴宜萱與詹家欣深受栩栩如生的麵塑吸引,特別停留麵塑間仔細觀賞。彭小平和藹親切,詳細解說運用拇指、食指搓揉技巧,更透露麵塑作品長久保存的材質內容。

彭小平說明,麵糰運用糯米與白麵搭配九種原料,混入染料形成不同顏色。麵糰雕塑後水分散發會收縮百分之十三,而後就能保存,製作時須先插入竹籤,完成再抽出,可保持麵糰塑形自然收縮不龜裂。他擅長做微型核桃麵人也是獨樹一格的創新,但構思設計後,每件作品至少需要聚精會神兩小時才能完成。

完成企鵝麵塑,大家笑容滿面(陳健祥攝)
完成企鵝麵塑,大家笑容滿面(陳健祥攝)

彭小平以捏麵基本功的企鵝,教學生實際操作。學生都表示,看捏麵很簡單,動手做真的不容易。賴宜萱說,打基礎的水滴糰沒經驗還真做不好。林怡妙是直接由老師協助完成企鵝肚子,他說,麵糰跟黏土不同,有些溼,搓揉不好使力。詹家欣認為,剪出翅膀與鳥嘴是他覺得最困難的步驟。三歲就自學麵塑,至今超過五十年的彭小平說,捏麵造型基礎都是從圓開始,重在手上功夫、指尖搓揉,而且只用雙手食指與拇指操作,耐心很重要。詹家欣認為,有基本文化素養,才能把一般捏麵提升層次,彭小平的人物作品,臉部表情與眼神,已經是出神入化的藝術。

至於麵塑作品在技術能力外,還需要哪些素養?彭小平說,國學最重要,要瞭解歷史才能傳達主題對象的服飾背景,最後透過美術基礎設計原型。賴宜萱表示,要專注在一個行業不容易,尤其佩服彭大師的細心專注。林怡妙感覺在百工坊一樓是宮廷奇寶天下,走上二樓就像走入凡間,看到多彩的常民藝術。兩岸交流,指傳媒,指動傳播科技,游勝鈞

小小一隻企鵝,都要二十多分鐘才能完成(陳健祥攝)
小小一隻企鵝,都要二十多分鐘才能完成(陳健祥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