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今年推出「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常設展,展出108件典藏作品呈現20世紀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風貌的關係與脈絡。在常設展的規格和通用設計的原則下,將文化近用、友善平權服務的精神共融在展示設計中,除以「樂齡示範展」為規劃方向,也兼及視障、聽障族群的服務。特於(8)日舉辦友善平權體驗發表會,安排視障、聽障、及長輩朋友的體驗活動,並由中華民國口述影像學會趙又慈進行展覽口述影像導覽、王興嬙手語翻譯。活動邀請逆光飛翔視障鋼琴家黃裕翔、視障諮商心理師朱芯儀、清華大學特教系黃國晏副教授、由導盲犬陪伴參訪的陳威童先生、台中啟聰學校陳詩翰老師及美工科的同學、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劉宛宜組長及長輩等參與,並特別邀請「國寶級說唱藝術家」楊秀卿及微笑唸歌團以常設展內容及展覽方式編排表演,場面溫馨熱鬧。
體驗發表會由文化部藝發司督導黃素貞參事主持,國立臺灣美術館蕭宗煌館長、國立臺灣文學館蕭淑貞副館長、贊助單位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台灣導盲犬協會中部辦公室黃一山主任,藝術家李錫奇及張永村、蒲添生紀念館蒲浩志館長、陳澄波基金會陳立栢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南藝大劉婉珍教授等貴賓均出席,共同宣示落實對文化近用常態性推動的決心。黃素貞督導說,文化部近年推動文化平權,很開心國美館多年努力推廣,讓更多族群及不同世代的觀眾更能體會藝術。本次國美館實踐多年實務經驗,不僅是文化部身心障礙者與樂齡人口文化近用示範,也是國內博物館在文化近用議題上的創新實踐。蕭宗煌館長表示,國美館自102年起開始積極推動友善平權服務專案活動,本次藉由結合「聚合‧綻放」常設展以及手語導覽、3D摸輔具等,搭配大字版文宣、點字說明牌及設置適合輪椅使用族群的動線等,讓各個族群均可輕易親近藝術。也展望與其他博物館的交流,共同提升國內博物館文化近用服務。蒲浩志館長表示蒲添生紀念館推動盲人觸摸藝術多年,非常高興國美館邁出公立博物館的第一步,也樂見未來可能的合作機會。黃一山主任帶著導盲犬出席,他表示國美館做到了讓視障朋友願意親近美術館,讓各界看到臺灣的進步。
國美館秉持著「iCARE國美服務標章」的理念,以客製化服務(Customization)、零障礙近用(Accessibility)及寓教於樂(Edutainment)的教育推廣活動,落實博物館的社會責任(Responsibility),將多年來在視障、聽障、身心障礙特教生,以及獨居老人和失智長輩等服務領域所累積的經驗實踐在「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常設展展場設計上。動線不僅兼顧輪椅使用族群的迴轉空間需求,也因應調整畫作合宜的觀覽視覺高度。展出作品旁除了提供合於高齡觀眾與低視能者使用的放大字體版文宣與作品圖說牌,也同時設置播放為聽障觀眾錄製的43部手語導覽影片,提供愛好藝術的聽語障觀眾更自主的參觀行程。在展覽的整體色彩計畫上,展場以洗牆均光的燈光設計及對比柔和的展牆色彩區隔主題動線,營造不眩光的展場視覺氛圍。
為視障者建置口述影像的導覽系統,結合3D列印技術開發對應的展品觸摸輔具,以深化視障觀眾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是最大特色。本次以展品規劃的口述影像觸摸導覽系統以「房屋」為主題,以四種不同的3D列印材質及互動方式呈現,同時回應、彰顯本展各時代段落的創作風格與媒材上的流變;尤其是由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贊助開發、以臺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畫作《淡水風景》製作的全國第一大與原作等尺寸、一體成形、仿原作上彩的 3D觸摸輔具,更是國內首見;林仁益董事長表示,希望透過此次不同的承認,讓更多人能看到前輩藝術家偉大的創作。而結合點字與中文字的雙示說明,讓一般民眾也可以按圖索驥,並透過觸覺,自導體驗不同的藝術領略方式。館內的攜帶型博物館椅,更細分有兒童以及成人兩款,是專為計畫長時間流連於展場細細品味畫作的個人觀眾或團體所購置,可憑有照證件於大廳服務台登記後,即可攜帶至展場內使用。全區亦同時配備固定式有扶手的休憩座椅,以符合使用者不同需要,發揮友善展場服務的功能,進而以打造一個全人全感官的觀覽環境,達到藝術共融、全民共享的博物館教育目標。
國美館「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除透過典藏品展現臺灣美術發展脈絡外,同時以不同的近用設施提供不同需求的民眾最友善的服務,歡迎全國觀眾來共同體驗。展覽即日與國美館301-302展覽室常設展出,展覽詳情請上國美館官網查詢:https://www.ntmofa.gov.tw/activitysoonlist_1037.html。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