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 梵松‧居彭《立體.境》 – 媒事 看新聞

2018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 梵松‧居彭《立體.境》

2018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 梵松‧居彭《立體.境》

(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歌劇院中劇院在本周末,舞台將變成巨大的「立體視鏡」,擅長利用跨界手法探討身體與空間的法國藝術家梵松.居彭 (Vincent Dupont),從「視差原理」出發,以視覺結合聽覺衝擊觀眾感官。在《立體.境》的概念中,梵松.居彭化身為聲音與空間的魔術師,梵松表示:「耳機傳遞出的聲音與舞者的動作實際上有些微差異,而且舞者的呼吸聲無法事先預錄,因此可以跟動作結合的更緊密。」梵松.居彭應用科學原理進行創作,嘗試當代科技在藝術體驗上運用的可能。而舞者在演出時,也會刻意拉大動作間的差距,透過道具及肢體動作,企圖打破平面與立體的限制。

3月31日、4月1日《立體.境》也邀請觀眾在劇場中戴著耳機觀賞演出,享受絕無僅有的新奇體驗。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表示:「《立體.境》將劇場化身為感官實驗室,是一齣強調聲音聽覺與視覺感官的犀利作品。平日我們習慣只使用眼睛觀看事物,但梵松.居彭透過開啟聽覺百分之兩百的感受力,放大到解放感官,包含舞者最細微的呼吸吐納都能清楚傳遞給每一位觀眾。」記者會現場媒體記者也戴起耳機,兩位舞者各自移動在彷彿左右眼的鏡框中,透過燈光造成影像的暫留,感受音場層層堆疊、左右耳不同聲道的立體震撼。

《立體.境》的創作靈感來自16世紀義大利佛羅倫斯畫家雅各布.齊門地 (Jacopo Chimenti, 1551-1640),齊門地在繪製素描過程中,發現分別以左、右眼單獨注視物體,會因視差而產生些微差異,此觀看技術從此開啟了後世立體成像的原理。梵松.居彭表示:「我們看到一個影像,這個影像之所以變成立體的,是因為其實左眼跟右眼看到的影像是不一樣的,即便看起來很像,仍有一點的差距。然後透過我們的大腦將影像結合起來後,會變成一個立體的影像,那就是這齣作品的出發點。」

《立體.境》建造一座一分為二的立體空間,兩位穿著打扮宛如雙胞胎的舞者,做著相同的動作,伴隨著演出進行,觀眾逐漸感覺到動作的速度、時間點的些微差距,就好似視差原理中雙眼距離不同而存在的差異感。梵松.居彭認為,《立體.境》是關於平面(2D)與立體(3D)、凝視和聆聽,同時在我們所見和所感之間產生連結。他挑戰從視覺及聽覺的歧異之間打破對原環境的認知,重新建構大腦對空間的感知,製造與平面影像不同的3D立體感。圖/臺中國家歌劇願提供

2018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

梵松‧居彭《立體.境》Vincent Dupont Stéréoscopia

時間:3/31(六)14:30   4/01(日)14:30

地點:中劇院  票價:600元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