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漫畫作品於南科周邊學校巡展獲熱烈迴響 – 媒事 看新聞

科普漫畫作品於南科周邊學校巡展獲熱烈迴響

科普漫畫作品於南科周邊學校巡展獲熱烈迴響

【記者張淑慧/台南報導】
  神奇稀有的米田堡血型是什麼?最長壽的脊椎動物可以活到超過400歲?竹蜻蜓與直升機的原理與改良?色盲真的看不到顏色嗎?微塑膠汙染的秘密?臉部辨識技術帶來的生活便利與資安衝擊?以上的科學知識,都可以用輕鬆活潑的漫畫風格呈現。

南科實中0424-0501展覽【圖/翻攝畫面】

  科普漫畫競賽是由科技部及文化部共同策畫,自107年起連續兩年委託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辦理,依據作者年齡,區分為小學、中學、大專與社會人士4組,經專家評選出共計28幅得獎作品,漫畫主題涵括生物、物理、化學、宇宙與時間觀、永續環境、生態平衡等多元議題,透過生動詼諧的人物對話與劇情設計情境,帶領讀者認識各類科學主題,輕鬆解密各類科學新知。

  為推廣科學教育從小扎根,激發學童好奇心與對科學新知的興趣,南科管理局連續兩年與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合作,將科普漫畫競賽得獎作品推廣至南科及周邊國中小學巡迴展覽。

  繼去年在南科實中及南科周邊新市區小新國小、善化區茄拔國小等7所學校巡展科普漫畫而廣獲好評後,今年本活動更吸引南科實中、善化區大成國小、茄拔國小、善化國小、大同國小、陽明國小、善化國中、善糖國小、小新國小,以及新市區大社國小、新市國小、大新國小等共計12所學校熱烈響應,自4月24日起至6月下旬於各校接棒展出,展覽期間,部分學校也搭配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推薦的【臺大探索第23期-歪打正著的科學意外】、【科學史沙龍 2020-當詩詞與數學相遇】等一系列科普影片介紹給師生,或規劃舉辦校內科普漫畫創作,鼓勵學童創意發想,經由有趣的人物對話、劇情設計,以四格或長篇幅劇情漫畫型式,完整轉譯科學知識,解構現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科技應用,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發掘科學創意,並培養學生融會貫通彙整吸收各類資料,以及運用科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