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那瑪夏「螢火蟲」、「無螫蜂」 那瑪夏國中奪下創校首次高雄市中小學科學獎 – 媒事 看新聞

探究那瑪夏「螢火蟲」、「無螫蜂」 那瑪夏國中奪下創校首次高雄市中小學科學獎

探究那瑪夏「螢火蟲」、「無螫蜂」 那瑪夏國中奪下創校首次高雄市中小學科學獎

【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
以那瑪夏在地「無螫蜂」、「螢火蟲」為研究對象,那瑪夏國中創校26年以來,今年第一次參加高雄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展,這2件生物科探究作品拿得好成績,分別獲得第二名、第三名與團隊合作獎,並勇奪國中組團體第三名,也讓更多人看見偏鄉學生探究科學的能力。

第二名作品「膠學相長」-無螫蜂族群之研究,無蟄蜂是絕佳的傳粉者,但是它們對環境的要求相當嚴格(例如沒有農藥、有足夠的 花粉植物,以及有足夠的膠源植物等)。實驗目的是以物聯網的設備檢測無蟄蜂在那瑪夏、阿里山的活動週期,包括出巢、入巢次數與採集花粉、蜂膠的次數,並取得環境因子,包括溫度、濕度、氣壓與風速等,是否與活動有所相關聯性。

研究後發現,無蟄蜂的活動,以及採集食物是以溫度、濕度為主要重要因子。其中季節性活動高峰為夏季,也發現南部山區的森林環境,十分適合無蟄蜂復育,以及採集花粉、蜂膠等,非常適合發展相關環境與友善農業。

第三名作品「閃閃螢火蟲」-黑翅螢族群之研究,那瑪夏有著乾淨的水源與自然資源,住著許多種類的螢火蟲,其中數量最多的為黑翅螢,美麗的閃爍行為也成為那瑪夏重要的觀光資源,惟部落長輩總是依照自己的經驗表示溫度與濕氣要夠了黑翅螢才會出來,

但在賞螢規劃的期間並無法每年都如此準確,因此那瑪夏國中學生展開為時1年的研究,他們使用螢火蟲族群計量系統,來監測農地裡黑翅螢族群與環境因子,並且利用軟體計算監測影片中黑翅螢的光點數。

最後從中發現黑翅螢最多的期間為三月底,且夜晚7點至8點為高峰期;溫度16.5°C與濕度88%為最適合黑翅螢的條件;大氣壓力越高,黑翅螢的數量越少,研究結果提供相當好的資訊,作為未來那瑪夏賞螢規劃,以及維持生態保育的平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