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暨劇場藝術學系、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臺灣戲劇暨表演產業研究學會7月29日至31日共同主辦2022第一屆臺灣戲劇暨表演產業研究學會年會「弄潮:劇場文化、記憶與產業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獲科技部補助支持,將於國立中山大學、臺南市及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文物館舉辦。研討會採實體與線上方式並行,內容涵蓋七場研討、一場工作坊與兩場在地田野研究,豐富多元的形式開啟不同角度對於劇場的探討與思考,期望藉由匯聚各方能量至南臺灣,以海洋的觀點出發,嘗試從邊緣、流變,與非典型的角度,重訪劇場在當代潮流之中變與不變的往返過程,摸索實驗其未來的種種可能。
研討會共分7場次,主題專場「劇場與疫情危機」邀請到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終身教授Darko Lukić、日本廣島叡啟大學教授Galia Petkova兩位國際學者,與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特聘教教授周慧玲共同發表。「劇場作為文化匯流之所」、「劇場與中國研究」等場次,則有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副教授余孝玲、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Bucharest)講師Andreea Chiriță、國立成功大學訪問學者Joshua Sofaer,以及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漢學博士候選人Fabrizio Massini等人共襄盛舉。
研討會「劇場與數位媒介」場次有科技跨域應用校園之經驗、無人機產業與技術在劇場中的應用,以及疫情下的數位劇場展演與線上表演設計分享;「劇場與歷史記憶」則以梅派的傳播與京劇流派、戰時上海戲劇學校、「交會區」之國族戲劇版圖,以及趙清閣紅樓話劇改編為題,以劇場為媒介,探尋歷史記憶;「跨文化劇場與(反)全球化」將探索跨文化互文性與城市時光和空間之意義,以及中緬邊境的傣族戲曲;「劇場與臺灣學」嘗試以日治時期的新劇/文化劇運動、冷戰時期之李曼瑰戲劇、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〇年代的現代劇場歌仔戲製作,構築臺灣劇場之歷史想像。
「那些,關於演出的隱身術」工作坊,則有康國創意資深服裝設計謝建國、劇場舞台設計暨電影美術陳慧、財團法人高雄市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維緯三位具有豐富實歷的從業者,分享疫情下的服裝設計、舞台設計,以及表演製作。除了發表場次,研討會也由「那個劇團」創始團員楊美英、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副教授厲復平引導,實地走訪臺南,以專業解說,帶領與會者體驗「1990年代的臺南小劇場」及「日治時期的臺南商業表演場所」之特色主題。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豪表示,研討會以「弄潮」為名,肯定劇場的能動性。他認為劇場不是時代變遷下,被迫做出反應的客體;劇場就是時代浪潮推進的主體,它是人類文明持續演化的動力之一,記載了人類遷徙、互動、交會甚至轉變的種種生存痕跡。在實務經驗與學術理論的交流與分享中,期望藉著「弄潮」,掀起浪濤,迎向一波波的疫情衝擊與挑戰,創造劇場藝術產業與學術界的共融未來。活動報名請見:https://forms.gle/cNumt4CSDiDkLiwG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