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隨著國人飲食日漸西化,油脂、高熱量飲食以及紅肉的攝取量增加,癌症的發生率也普遍上升,其中子宮內膜癌備受關注,更一舉超越子宮頸癌,成為門診常見的婦女癌症之一。近日一則門診案例再次提醒大眾關注子宮內膜癌的常見症狀以及危險因子。
53歲的王小姐最近半年內常有不正常出血,有時鮮紅、有時暗褐色,斷斷續續未曾停過,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王小姐子宮內膜厚度高達2.45公分,醫生建議進行診斷性子宮內膜搔刮術,最終內膜切片之病理報告證實,王小姐罹患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5至60歲的女性,在進展為內膜癌之前,通常會先經歷子宮內膜增生,此時症狀並不明顯,然而隨著病情的推進,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此時若能早期診斷出內膜癌,通常腫瘤僅侷限在子宮腔內,治癒率相對較高,但若放任病情嚴重,則有可能腫瘤會侵犯周邊組織,如膀胱、直腸等,甚至轉移到陰道、卵巢等部位,因此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癌對於治療的成功至關重要,而陰道超音波檢查可以確定子宮內膜是否增厚,再以子宮內膜組織切片進一步確診。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婦產科主任陳瑞乾表示,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癌症至關重要,平時要多食用綠色蔬果,避免加工和醃製的食品,同時要控制紅肉的攝取量,此外建立固定的運動習慣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環,如果出現不正常出血的情況,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子宮內膜癌的高發現率提醒著我們要更加關注女性健康,並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篩檢,努力預防和治療這一婦女常見癌症。
根據專家指出,以下是一些子宮內膜癌的常見危險因子:
1. 不當使用荷爾蒙製劑:長期使用不含黃體素的荷爾蒙製劑可能導致內膜增生,進一步發展為子宮內膜癌。
2. 肥胖:脂肪容易累積雌激素,對子宮內膜不斷刺激,增加癌化風險。
3. 初經來得早、停經較晚、未曾生育之婦女: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增加。
4. 乳癌患者使用Tamoxifen治療者:該藥物可能刺激內膜增厚,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5.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這類慢性病人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比率增加。
6. 遺傳疾病,如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與子宮內膜癌、大腸癌以及卵巢癌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