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漏盧回原來的家! 林保署新竹分署攜手在地復育珍稀植物 – 媒事 看新聞

帶漏盧回原來的家! 林保署新竹分署攜手在地復育珍稀植物

帶漏盧回原來的家! 林保署新竹分署攜手在地復育珍稀植物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苗栗縣政府、新埔國小等單位代表共同手植極危等級受威脅植物「漏盧」。(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苗栗報導】
為推動苗栗淺山受威脅植物的復育工作,今(6/24)日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在苗栗通霄的嶺頂福德祠週邊舉辦「漏盧回家-嶺頂福德祠受脅植物栽植活動」,與通霄在地新埔國小師生、新埔社區發展協會、新埔社區居民及苗栗縣政府共同種下「漏盧」、「島田氏雞兒腸」及「新竹油菊」,將在地原有的珍稀植物回到原來的家。

 

▲新埔國小師生總動員,攜手將珍稀植物重回土地公懷抱。(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新竹分署指出,苗栗通霄鎮的嶺頂福德祠位於苗南丘陵淺山,因其靠近海邊的迎風坡面,常受到強勁的東北季風與颱風的影響,再加上偶發的周期性火燒,使得該區環境地被長期維持草生狀態。而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卻是列名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受脅等級的漏盧、新竹油菊、臺灣破傘菊、琉球野薔薇、島田氏雞兒腸、高氏柴胡等稀有植物生存的棲地。這些受威脅植物棲地靠近聚落周邊或人類活動範圍,生育棲地卻也因開發或人為干擾導致消失。其中,已70年未在野地發現,超逾半世紀才在苗栗通霄重新再被發現的「漏盧」,因野外採集壓力大,野生族群數量大幅減少,而通霄新埔更是唯一有漏盧野外生長的地點,是區內極具特色的受脅植物之一。

 

▲新埔國小各年級的同學們一起種下受威脅植物,讓生態保育的種苗深根。(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新竹分署自107年起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結合林業試驗所進行跨部門合作,近二年共同復育竹苗沿海至淺山丘陵列屬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亟需受保護的30餘種植物,並開啟與新埔國小、新埔社區合作,在學校特色課程中帶領學生認識家鄉的珍稀植物,更在校內設置迷你保種園,另進一步透過社區林業計畫協助在地居民認識、攜手照養社區內的稀有植物。

 

▲透過林業試驗所與新竹分署合作採種復育漏盧,提供繁殖的種苗再引回原生棲地。(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這次活動由在地的新埔國小師生及社區協會、居民合力將繁殖復育成功的次世代漏盧等稀有植物種苗種回原生棲地。新埔國小王慶華校長表示,通霄新埔國小倚山面海,109年起帶領學生探索鄉土植物,發展嶺頂環境教育課程,珍稀植物復育已經納為新埔國小教學必學階段及特色,學校的學生對於能親手將原本有在新埔的珍稀植物種回自己的家鄉都非常開心,也期盼在大家的愛護及土地公的庇護下,這些植物可以順利生長繁衍,永遠是社區學校的好鄰居。

 

今日活動不僅深化稀有植物的復育成果及環境教育意涵,更有助於當地居民了解在地特色受威脅植物資源,並共同守護鄉土稀有植物及愛護環境。未來新竹分署亦持續與苗栗縣政府及各公私部門合作,讓稀有植物在苗栗遍地開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