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青年自建住宅政策 7/1公告將專案讓售140筆縣有土地 – 媒事 看新聞

金門青年自建住宅政策 7/1公告將專案讓售140筆縣有土地

金門青年自建住宅政策 7/1公告將專案讓售140筆縣有土地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長陳福海自上任以來,高度重視青年自建住宅政策的推動,為給予青年一個安心成家環境,金門縣政府於113年7月1日正式公告,將配合地區青年成家及安居落戶需求,專案讓售金沙、金湖及烈嶼土地,供地區青年朋友興建安居好宅,成就青年留在金門發展的動力和條件,逐步落實「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施政願景,在全齡化社會照顧及住宅政策拼圖上,再度向前邁進一步。

 

金門縣府表示,縣長陳福海高度重視青年自建住宅政策推動,積極落實他的選前政見;在多次公開場合中,陳福海感謝鄉親再次給予他服務社會機會,致力於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願景,構建一個讓年輕人能夠安心成家環境,是他自上任以來高度重視政策;通過多方協調爭取資源,推出多項措施,包括興建尚義段「金湖安居」社會住宅,及專案讓售金沙、金湖及烈嶼的縣有土地以供青年興建住宅;這些政策不僅反映陳縣長對社會意見重視,亦是實踐他對青年及全齡化社會照顧承諾與決心。

 

陳福海表示,金門淺盤經濟促使金門青年要白手起家、成家立業上有一定難度,加上現在政治局勢變化,金門經濟發展面臨著挑戰;再次回任縣長,他希望至少能在縣府有限資源之內,給予青年一個安心成家環境,當擁有自己一個房子,是培養青年承擔責任開始,同時也是讓青年留在金門發展動力和條件。

 

金門縣建設處表示,在推動青年自建住宅政策上,秉持縣長陳福海施政方針,透過一步步SOP與進度掌握,以確保每個步驟都能順利進行;在這項政策推動上設立專門工作小組,負責制定詳細SOP,包括土地登記、申請審核、貸款協助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明確掌握;同時定期召開進度會議,檢視政策推行狀況,確保各項計畫按時完成;通過這些措施,不僅為青年提供穩固住房保障,更落實縣長對構建安心成家環境承諾,使每個有志在金門成家青年都能實現自己夢想。

 

金門縣府表示,經專案小組召開多次會議討論與政策裁定,縣長陳福海指示,務必先行進行青年意願調查,真正了解需求量以及青年對住宅的偏好,調查結果還能夠作為政策調整和優化重要依據,以確保政策能更貼近青年需求,真正落實支持青年成家的初衷;由此,建設處經112年12月25日起至113年2月29日期間先行辦理預告登記調查,總計有530份有效樣本,調查結果將作為新住宅政策正式上路之重要參考依據;透過預告調查的結果,專案小組有效掌握青年對自建住宅的實際需求和偏好,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其次,初步掌握有意購地建屋青年的數量及其具體需求,有助於精準規劃土地供應及相關資源配置。

 

經統計預告登記調查結果,縱然透天厝在建築物興建及土地購置的成本明顯高於公寓式住宅,多數民眾在建築型態方面仍明顯偏好選擇透天厝。金門縣府表示:透過前來諮詢民眾意見反饋,會傾向透天厝的理由以產權單純、興建協調容易、掌握空間規劃設計且鄰里關係簡單為主;選擇公寓式住宅者,則多為考慮空間適中、經濟負擔能力及無障礙(電梯)環境;還有部分民眾已經先想到後續建築資金來源問題,表示若無長輩協助,透天厝土地產權單一,後續通過銀行抵押貸款或建築融資機會較大。

 

金門縣府說明,本次預告登記調查內容,主要包含基本資格(資料)、選擇地點、透天及不同大小之公寓住宅單元選擇等重要項目,同時附上青年住宅地點說明、參考住宅單元型式等資訊,用以直接確認政策受眾意向,確保政策規劃與民眾期待一致;民眾若先前未及參與預告登記調查,或正式讓售土地時鄉鎮區位選擇的心意有所調整,仍可依其需求提出申請、調整或放棄,不會影響正式申購權利。

 

建設處說明,此次公告土地讓售計畫,涵蓋金沙、金湖及烈嶼共140筆縣有土地,供地區青年依自身條件興建住宅,這是根據社會意見反饋及競選政見兌現,旨在落實全齡化社會照顧政策;綜理政府住宅政策,除新推出青年自建住宅讓售土地計畫及自購(建)房屋貸款利息補貼外,行之有年租金補貼及已經發包「金湖安居」社會住宅(預計116年即可完工),都是青年朋友可以思考運用住宅政策選項。

建設處指出,為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品質,縣府採用申請人簽署授權方式,委由縣府查調相關資料,提供一站式服務,減少民眾奔波;土地讓售將優先規劃連棟透天住宅單元,申請資格依優先順序開放,優先照顧本地成家且育有未成年子女的青年家庭。

 

建設處表示,本次調查涵蓋基本資格、選擇地點及住宅單元選擇等項目,並附上青年住宅地點說明及參考住宅單元型式,確保政策規劃與民眾期待一致;未參與預告登記民眾或有調整需求者仍可提出申請,不影響正式申購權利;這一調查不僅為政策執行奠定堅實基礎,也體現縣府團隊在政策推動過程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確保政策能夠持續且有效地推進。(金門縣政府提供照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