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教授陳益源介紹寒川與莎萍 引起金門鄉愁共鳴 – 媒事 看新聞

成大教授陳益源介紹寒川與莎萍 引起金門鄉愁共鳴

成大教授陳益源介紹寒川與莎萍 引起金門鄉愁共鳴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承辦金門縣文化局委託「202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24年8月在胡志明市舉辦「越南場」,9月在胡志明市舉辦「金門場」,迴響不斷;2024年12月29日他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撰寫〈寒川與莎萍〉乙文,又引起許多熱烈回應。

  
陳益源〈寒川與莎萍〉乙文末尾呼籲:「在關於金門文學的研究,我們真該多關注這些對南洋文學作出巨大貢獻的金門籍作家,因為他們也是金門學研究範疇中重要的一環」。

 

祖籍金門縣烈嶼鄉湖下村,曾任第6、7屆(2002-2013年)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的著名學者福建師範大學陳慶元教授,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贊同:「益源教授的大作開拓了金門文學研究的領域,我們應該關注南洋金門籍作家」!同時,他又心有戚戚焉地說:「我的金門鄉愁也不是回到金門才冒出來的,我曾說過煙水盡頭是我的家鄉;那是一個望不見,到不了的地方;益源教授的大作,引起我和寒川與莎萍先生的共鳴」。

  
新加坡詩人寒川,他是目前「海外金門籍寫作人之中,回鄉最為勤奮的一位」(《印尼新報》李卓輝總編輯語)。不過,陳益源教授說:寒川其實是2002年9月受到「金門詩酒文化節」邀請,年逾半百才首次返鄉的,他回到新加坡之後創作了兩首〈古厝〉和一首〈風景〉詩。

  
本報特地選錄寒川〈古厝之一〉與讀者分享,該詩分4段:

1、第一段:「古厝終究不曾被遺忘/那年在厝前嬉戲的小孩/而今歸來,竟不知/自己究竟是原鄉人 / 還是異鄉人」。

2、第二段:「離鄉之前沒有記憶/漸行漸遠。記憶是/淚水盈眶/是一頁頁漂泊南洋的/辛酸史」。

3、第三段:「屋前沒有緩緩的河水流過/屋後也沒有山巒依偎/影像終於歷歷在目/古厝,搖搖欲墜/再斑駁亦非如此淒涼」。

4、第四段:「細細觸摸/就怕驚動那一片牆/不能負載/半世紀的/鄉愁」;此詩又有注云:「五歲離開金門,幾近半個世紀始能回鄉,第一想見的,是當年母親生我的地方……」。

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陳益源於2024年12月29日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所刊登〈寒川與莎萍〉乙文,業經其同意授權本報,分享全文如下:

 

= = = = = = 文章起頭 = = = = = =

寒川與莎萍(作者:陳益源)

事情有時就是這麼巧,在2024年金門學的研討會上,新加坡著名詩人寒川於8月越南場、9月金門場接連亮相。

  寒川,他8月在越南是被屏東大學黃文車教授〈從獅城到浯島:新加坡金門籍作家及其華文書寫〉研究的對象,9月在金門的他則擔任〈小詩裡的世界——印華詩人莎萍的創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研究者。

  巧合的是,在黃文車筆下的寒川,以及在寒川筆下的莎萍,他們這兩位詩人與金門的關係多有雷同。

  首先,寒川與莎萍都出生於金門;寒川(本名呂紀葆)1950年出生於金門榜林,五歲跟隨母親到新加坡與父親團聚;莎萍(本名陳喜生)1936年出生於金門陽翟,一歲跟隨母親到印尼邦加尋親,一家團圓。

  其次,寒川與莎萍都在很久之後才又回到金門。寒川是2002年9月受到「金門詩酒文化節」的邀請,年逾半百才首次返鄉,回到新加坡之後創作了兩首〈古厝〉和一首〈風景〉詩;莎萍則是2010年9月,偕同夫人賴俊靜(筆名小心)赴廈門大學參加「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後才渡海回到闊別七十五載的家鄉,激動寫下〈我回來了〉、〈惡作劇〉、〈酒〉三首詩。

  當然,寒川與莎萍關於金門的鄉愁絕非在還鄉之後才突然冒出來;新加坡詩評家伍木曾說,1996年寒川所寫的《金門系列》之〈父親的嘆息〉、〈故鄉的老酒〉和〈斷了臍帶的孤島〉,已把離散文學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臺灣報導文學家楊樹清,也曾引用莎萍1999年的〈金門,在哪裡?〉和2003年的〈故鄉〉,介紹過詩人的文化鄉愁。

  黃文車教授上述論文指出,新加坡550餘位華文作家中至少有36位以上原籍金門,寒川是金門籍作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寒川1968年在新加坡華僑中學念書時即已擔任《藝瀾》壁報主編,南洋大學中文系畢業之後積極參與金門鄉團與文學組織;1970年初寒川到印尼雅加達旅遊、訪親,結識後來的妻子范維香,成為印尼華僑女婿,並廣交印華作家,協助其作品的編刊;寒川的文學書寫橫跨新加坡、金門和印尼三地,透過大量創作的詩歌、評論、遊記及眾多的編務工作,搭建起南洋文學的橋樑,增進彼此交流合作,居功厥偉。

  寒川老師關於莎萍的主題演講,也讓我們知道莎萍從1950年代在巨港中學求學時就已擔任學校壁報《學海》編委,開始創作詩歌與散文;196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華僑函授部中國語文系;印尼華文寫作者協會於1999年2月正式成立迄今,莎萍一直都是該會副主席,主編會刊《印華文友》,為印華文壇、印華詩歌的發展勞心勞力。寒川老師說,莎萍踏進印華文壇已有七十年之久,寫詩(傾注於小詩創作)半個多世紀,是個忠貞的現實主義者,他尤其感佩莎萍對契約勞工、黑五月風暴(1998年5月印尼排華暴行)、金門原鄉夢、親情鄉情友情的勤奮創作,譽之為一位有正義感、有血性的詩人。

  據我所知,在2024年7月印華作協成立25週年的慶典上,寒川與莎萍,以及從印尼移居香港的東瑞(1945~,本名黃東濤),這三位原籍金門的知名作家同時都獲頒「印華文壇貢獻獎」。

  關於金門文學的研究,我們真該多關注這些對南洋文學作出巨大貢獻的金門籍作家,因為他們也是金門學研究範疇中重要的一環。

= = = = = 結尾分隔線 = = = = =
(由成大陳益源教授及寒川老師提供照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