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仁,曾經是一名專注於網路行銷及企業數位化的工程師,在2018年因突發腦溢血中風,導致全身癱瘓,生活一度陷入絕境。
正是在這段艱難歲月中,來自多個慈善團體的「即時」介入幫助,點燃了他重新站起的希望,也讓他找到人生的新使命【回饋社會,推動地方創生】。
《中風經歷:延遲的補助與即時的溫暖》
回憶起中風初期的日子,王伯仁坦言當時生活幾乎無法自理,身邊還要帶著一個孩子,經濟上連基本的醫療費用和日常開支都難以負擔。
他向台灣最大的慈善團體,【慈濟】申請了急難的救助補助,但因評估程序繁瑣,他於2018年3月18日腦溢血中風急診入院,於四月中向慈濟提出急難救助的申請,在半年後約莫到九月時才領到第一筆慈濟給予的新台幣5000元的善款。王伯說又向記者表示,千萬別誤會!他還是很感恩【慈濟】及所有願意伸出手幫助他的人,只是他從這個過程中赫然發現,大型公益單位的補助款送件申請、報備、評估流程;有時候是為了後續的『憑證核銷』,所以要關關簽名;以致於過程冗長、緩不濟急。
《小型公益單位猶如一場及時雨》
在他入院期間,地方小型慈善團體如明燈慈善會、濟心慈善會等,展現了驚人的行動力,訪視的志工,實地了解情況後當下就給予了善款,伯仁說他永遠記得;濟心慈善會、明燈慈善會、普澤慈善會;這三個慈善會都是在現場立即給予了各一萬元的善款。
讓他在最困難的立即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這些小型慈善會的即時援助,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更是我心理上莫大的鼓勵,我在萬念俱灰看不見未來的當下也曾經動過輕生的念頭。
但是這些大哥大姐對我說:「我們堅信,伯仁你現在臥床只是一時,你只要站起來,一定能夠再為社會貢獻你的專業」王伯仁說到此處眼眶泛淚,動情地說。
《挑戰與反思:小型公益單位的數位化困境》
王伯仁發現,多數小型公益單位的組成成員大多是年紀稍長的長輩,數位化能力不足。他們在面對政府的各類評鑑與補助經費核銷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處理繁瑣的行政文書工作。
「這些善心的長輩們有心助人,卻因為行政負擔而被迫花費大量精力,實在不應該如此,」王伯仁因此萌發了許多想法。
王伯仁又進一步提到:
幫公益單位設立網站平台或是以模組api的技術協助公益單位做資料的上傳或是與公部門平行串連;這些技術門檻對他來說都是很簡單的事。
但是有件更重要的工作是~
『他呼籲政府能將公益單位的核銷流程全面數位化、憑證化,比照目前的官貿網站及實名認證APP「EZ WAY易利委」的通關報關方式,
減少行政文書上的時間與人力資源浪費。他指出:『如果核銷流程簡化,這些節省下的時間與經費,可以用來幫助更多需要援助的人。』
《轉化生命挑戰:從受助者到助人者》
2019年,王伯仁開始義務協助地方慈善團體,運用自己的技術專長提升這些組織的效率。他免費為明燈慈善會維護網站,每年為該會節省至少3~5萬元的管理及維護費用,讓這筆資金被用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除此之外,他還計畫開發一套適合小型慈善團體使用的會務與捐款雲端系統,他將義務免費讓這些單位使用,讓這些公益單位的成員能更專注於服務社會。「地方慈善會資源有限,卻是社會中最接近需求、最靈活的組織。他們的每一分善款幾乎全部用於個案,這種精神很值得被支持。」
《公益與技術的結合:2025年的善願》
2025我要幫在地的小型公益單位義務做網路行銷網站!
他相信,透過數位工具的力量,讓這些團體不僅能提升能見度,也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加入。
《啟發地方創生:從技術到社會影響》
除了公益領域,王伯仁也積極參與地方創生計畫,協助高雄多個商圈進行數位轉型。他認為,地方創生與公益慈善息息相關,兩者結合才能真正推動基層經濟發展,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
「技術是一種工具,但善意與信任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他如此總結自己的理念。
王伯仁的生命故事,是一個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轉變典範。他不僅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搭建了公益與地方創生的橋梁,還以自身經歷呼籲公部門做政策改進,為社會的公益環境注入新的希望與活力。
王伯仁/熱血工程師 個人簡歷摘要
國立高雄大學EMBA畢業
曾經輔導的地方專案補助計畫:
新北市社企電商基地2018花蓮SBIR 健康盟2017
高雄SBIR 城市創意2011、品御月子餐2022
高雄幣2018、中小型店家數位轉型2021高雄雲商圈世代2020~2023
台灣雲市集2020~2024高雄市文山特區雲市集專題計畫2024
目前由王伯仁協助免費維護管理的慈善會網站:
明燈慈善會、濟心慈善會、普澤慈善會、玄光慈善會
【以上資料來源由王伯仁整理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熱血工程師王伯仁由中風受助者成為地方創生推動者 / 2025年發願協助小型公益團體建構行銷網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