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徵件說明會登場,淨零推動小組首席顧問周素卿表示,沙盒計畫支持具創新能力的民間團體,已獲得相關部會支持。今年度將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鼓勵具潛力之團隊升級為中介型組織,促進推動創新模式的擴散與深化。(圖/國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國家實驗研究院執行國科會計畫所成立的「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簡稱淨零推動小組),推動「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簡稱沙盒計畫),補助民間團體進行創新研發與實作驗證。今(3/28)日舉辦徵件說明會,希望邀請關心永續議題的公民團體、社區組織、新創團隊等,踴躍參與114年度沙盒計畫。
▲淨零推動小組副主任林耀東於總結時邀請各團隊積極交流,分享經驗。(圖/國研院提供)
█結合科技力、社會力與網路力,擴大試驗場域
沙盒計畫以結合科技力、社會力與網路力為執行目標,徵求民間淨零解方之試驗場域(Test bed)與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透過自主提案方式,鼓勵第三部門(非營利與非政府組織)發展淨零公民科技與普惠科技,共創淨零創新生態系。
沙盒計畫已邁入第三期,奠基於過去兩期計畫之推動成果,共計已有35組試點團隊,北、中、南、東及城、鄉均有代表性團隊執行試驗主題並嘗試研擬創新解方,主題涵蓋永續能源、循環經濟、自然碳匯、低碳農業、低碳產業及淨零綠生活等。
█以沙盒精神實踐零廢棄生活-公老坪社區打造零廢棄試驗場域
淨零推動小組林耀東副主任以113年度沙盒計畫參與者之一的「桔屋-集吉屋」細分類資源回收站為例指出,這個計畫是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臺中分會攜手公老坪產業發展協會、大豐環保、逢甲大學建築社造創生研究室等單位合作推動,團隊將社區參與、環境行動與經濟循環緊密結合,充分展現社區自主驅動淨零轉型的力量。這不只是建置一座回收站,更是社區透過共學、共作、共好的方式,落實「細分類、全回收、零廢棄」的生活轉型,展現社區自主實驗與政策協力共構的淨零行動樣貌。
經初步估計,公老坪社區所有居民落實資源回收進行細分類,每年將可減少5,469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若公老坪社區沙盒試點單位之減碳典範擴散至全國6,823個社區發展協會,推估每年約可減少37,526,500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依據沙盒計畫歷年成果顯示,由下而上之社區自主創新實驗,對台灣淨零目標具有重大貢獻。
淨零推動小組周素卿首席顧問表示,在臺灣邁向2050淨零的進程中,類似「桔屋-集吉屋」細分類資源回收站這樣的社區創新行動,不僅補足政策執行之空缺,亦提供具觀測性與可複製之治理創新案例。淨零推動小組未來將持續以沙盒計畫為平台,支持更多社區勇於嘗試,共創淨零轉型路徑。
114年度「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徵件遴選作業相關資訊,公告於國家實驗研究院官網( https://reurl.cc/9Dz8On ),申請期限為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