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陽明交大建築所所展「一切都是過程(On Journey)」自即日起在交大藝文空間登場。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前排右1)和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侯君昊所長(指導教師)及策展團隊學生一同合影。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今(2023)年陽明交大建築所所展自即日起在交大藝文空間登場,此次策展主題係「一切都是過程(On Journey)」,企圖將複雜而漫長、不斷重組與演化的建築創作視為一場旅程,透過展覽探究、呈現其中的過程;在這項展覽中,可以看到過去一年來陽明交大建築所學生各種建築設計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在經過拆解與重組後,以一場實驗性策展重新呈現設計的過程。
▲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前排右1)和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侯君昊所長(指導教師)及策展團隊學生一同合影。(圖/交大藝文空間提供)
陽明交大建築所2023所展「一切都是過程(On Journey)」展覽,由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侯君昊所長(指導教師)帶領下,陽明交大建築所策展團隊包括:黃瀚陞 (總召)、吳孟璞 (副總召)、林依柔、李宗宜、駱維哲、陳永文、譚宇宏、陳昭年、謝博宇、龐羽芯、徐華均等學生一同參與展出。該展打破一般展覽只呈現作品最終樣貌的單一性,將作品的發展過程攤開,從狀態(state)、連結(link)、轉換(transformation)與體驗(experience)四種角度進行拆解,呈現創作過程中的不同狀態、作品間的連結與狀態間的轉換。
自2/16(四) -3/17(五)在交大藝文空間登場的陽明交大建築所所展「一切都是過程(On Journey)」,展覽的內容涵括:型態與物件重組、行為與材料、城鄉與產業、離島與海岸、數據與網路等主題。展場中將設計拆解呈現,作為創作者對觀者的自我剖析與表述。邀請觀眾共同參與、體驗設計發展的不同面向與過程。
該展在交大藝文空間的一樓展出包括:主要論述、展覽訪談影片與設計基礎作品。在影片中,創作者和指導老師陳述對於作品與展覽主題的看法。兩組作品「型態工作坊」與「合間」呈現建築基礎訓練在概念、幾何與物理世界間的轉換。角落的數位構築作品 Monsters Structure 參考自然界菌絲生長型態進行運算、模擬與製造,同時挑戰軟材料的結構性。樓梯作為前往二樓的過渡空間,挑高的光牆展示設計發展過程的草圖,作為概念與發展的串連。
至於展覽在交大藝文空間的二樓,主要呈現的主題係設計發展與完成階段,除設計分析、平立剖圖、渲染透視圖與模型外,主題組別包括:「竹東林業中心」、「基隆水岸與市政府」、「小住宅」、「馬祖戰地」與「台北居」,其多樣可能的場域在不同機制、不同議題下,呈現創作者的在狀態中交織的概念與操作。
「When Architecture Knows 當建築具備知覺」、「數據驅動的都市策略創新」、「Behavior and Construct 行為與建構」此三組透過新科技探索建築與都市的資訊和構成,以不同的虛實媒介在創作者、觀者、實體空間、與資訊空間之間,產生新的連結與共鳴。「消失的公共空間—A Big Roof」企圖從空間存在的意義與哲學在不同尺度中相互辯證。
陽明交大建築所表示,邀請大家一同進入展場,用觀者的思維與策展的作品產生對話與連結,期待激盪出新的想法與可能性,並體驗「過程即是一切」的 2023 陽明交大建築所展。
「一切都是過程(On Journey)」展區的規劃,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介紹說明三大特色:
1.拆解重現:此次展覽的地板網格線代表空間創作的參考座標,用來表現過程是一種無限延伸的概念,展場的配置則是將建築設計及學習的過程拆解重現。
2.初始嘗試:一樓的展品作為旅程的初始,為型態的操作練習以及對於材料的嘗試,以及型態和材料如何應用在數位製造上。光牆上的草圖為同學建構設計的初步構想,沿著光牆樓梯往上至二樓,進入建築設計的部份。
3.逐步完整:走道前半部分是設計初期的概念圖和分析,逐漸發展成平立剖圖面,最後是設計完成的渲染透視圖,過程中也會以模型來輔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