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秀卿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2016年最後一檔數位藝術創作案獲選展覽「鄧雯馨:Blue Tears」,17日舉辦開幕式,由國美館陳昭榮副館長主持,藝術家母親鄧張麗華女士及數位藝術家馮偉中先生等均出席,藝術家鄧雯馨並為現場觀眾帶來即時運算音像(Audio-Visual)開幕演出,以多螢幕的呈現方式,演繹一場尋找藍眼淚的行動,講述關於時間、空間、海的聲音及影像,在各種重置、重組裡,發生的一場時間、空間、凝結聲音的奇幻旅程。
國美館陳昭榮館長表示,「鄧雯馨:Blue Tears」是國美館今年度壓軸展覽,展期將延續至明年。藝術家鄧雯馨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擅長錄像以及聲音演出,同時具備導演、數位藝術表演者、VJ(Visual Jockey)等多重身分,並在今年帶領團隊「遊牧行星」,以科技結合舞台表演的作品〈火炬下的囚犯〉獲得第七屆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本次作品以獨到的想像力,收束而凝煉成美麗的視覺圖像,藉此啟發對世界不同的觀點。鄧雯馨在就讀藝術科系之前,是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的學生。她表示自己長期關注海洋生態相關議題,本次作品希望藉由美麗的畫面呈現環境汙染,並讓漂浮的人體及環場影像來講述「blue tears」,期待帶給觀者不同的感官享受。
「鄧雯馨:Blue Tears」靈感來自於馬祖的「藍眼淚」奇景。「藍眼淚」是馬祖沿岸夜光藻發光形成的自然現象,近年來成為觀光熱點。但發光的「夜光藻」其實容易對海洋生物和漁業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細小的夜光藻是因為海洋優養化而快速繁殖,數量過多時可以塞滿魚類的魚鰓,阻礙魚類呼吸並帶來大量魚群的死亡。〈Blue Tears〉使用水下攝影技術,將人體的飄浮行為比擬為夜光藻於海中生活之現象,傳達對於海、水的情感。藉由作品炫目的視覺感,連結影像背後的生態議題。
海洋深處的眼淚,有著它的故事。大家爭相至馬祖追尋美麗「藍眼淚」的同時,卻忽略了「藍眼淚」的現象事實上隱藏著生態浩劫。「鄧雯馨:Blue Tears」將夜光藻化作華麗炫爛的氣泡,呈現美麗背後的海洋悲歌,以積極的方式引發觀者思考關於生存環境所面臨的各種議題。展覽即日起於國美館於108展覽室展出至106年2月12日,詳情請參考國美館網站: www.nt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