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陳益源112年12月29日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撰寫《陪白凱琳到澎湖找蔡廷蘭》乙文,透露蔡廷蘭所著《海南雜著》,於2023年7月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蔡廷蘭《海南雜著》英文全譯本,主譯者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白凱琳(Kathlene Baldanza)教授;陳益源教授特別安排這位美國學者親自到蔡廷蘭的出生地澎湖,進行現場考察,以增加她對蔡廷蘭了解;其中陳益源教授《陪白凱琳到澎湖找蔡廷蘭》文中提及,「我們再次約定,下回我會再陪白凱琳到金門找蔡廷蘭..」。為金門行埋下伏筆,我們拭目以待。
據了解,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陳益源於去(112)年12月17-18日實現陪白凱琳教授到澎湖找蔡廷蘭的約定,此緣起陳益源與白凱琳教授於2019年初識越南河内國際學術研討會說起,白凱琳教授當時正在進行《海南雜著》的英譯工作,於是乎在陳益源教授心底泛起一股遇見知音情愫;亦因此成就12月17-18日造訪澎湖允諾,本報並經陳益源教授之授權,取得當時珍貴照片,包括「高啟進老師為白凱琳教授導覽蔡廷蘭進士第」、「白凱琳攝於澎湖進士第蔡廷蘭墨寶前」、「美國白凱琳教授參觀澎湖生活博物館」、「白凱琳這輩子最接近蔡廷蘭的一刻」、「白凱琳贈書給澎湖縣文化局洪棟霖局長」等。
蔡廷蘭(1801-1859),祖籍在金門,出生於澎湖,曾於廈門玉屏書院跟著周凱讀書,又於臺南引心書院、崇文書院教書,還在江西峽江、豐城當過縣令,他是清道光廿五年(1845)「開澎進士」,知名度不低,而真正讓他名聞天下的,則是他因緣際會寫了一本《海南雜著》。
蔡廷蘭(1801年9月21日—1859年4月17日),原名崇文,字仲章、後改名廷蘭、更字香祖,號郁圓,學者稱秋園先生,臺灣府澎湖廳林投澳雙頭掛社(今馬公市興仁里)人,清朝政治人物,為澎湖唯一的進士。根據維基百科「蔡廷蘭」有關「著作」資料指出,著《海南雜著》二卷、《香祖詩草》一卷;《海南雜著》上卷包括〈滄溟紀險〉、〈炎荒紀程〉、〈越南記略〉,下卷皆途次唱酬之詩;此書於清代出版四版,光緒三年(1877年)北京俄國東正教傳教士譯為俄文,除此尚有法、日、越南等多國譯本,是當時全台唯一一本海外見聞錄,也是清代時期臺灣人著作外國見聞之首例;《香祖詩草》抄本由陳瑾堂贈連橫,後轉入楊雲萍之手,現存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計有56題、115首詩作。..光緒四年(1878年)金門林豪集其遺作成《愓園遺詩》四卷、遺文一卷、駢體文二卷、尺牘六卷,今未見..。
陳益源教授曾於2023年9月29日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恭喜蔡廷蘭!》乙文刊登說明,《海南雜著》是臺灣文學史上第一本被翻譯成外文作品,確切時間是在清光緒三年(1877),翻譯者是俄國東正教會教士Eulampius Ivanoff,這個俄文全譯本改名《一個中國人關於安南的記載》,收錄俄國外交部亞洲司印行《東方文集》第一卷;次年(1878),法國巴黎東方語言學校俄文教師L.Leger根據《海南雜著》俄文本,又將它全部翻譯成法文,改名為《安南紀程》,收錄一套叢書中,由巴黎E.Leroux出版。
112年12月29日成大陳益源教授撰寫《陪白凱琳到澎湖找蔡廷蘭》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乙文刊登,經其同意授權,分享全文如下:
9月29日,拙文〈恭喜蔡廷蘭!〉提及2023年7月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蔡廷蘭《海南雜著》的英文全譯本,主譯者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白凱琳(Kathlene Baldanza)教授;很高興,12月17-18日,我終於有機會實現陪白凱琳到澎湖找蔡廷蘭的約定。
我們是在2019年8月15日於越南河內有了這項約定的,那時我們兩人都受邀出席越南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我得知她正在進行《海南雜著》的英譯工作,且曾獨自一人以2個禮拜時間重新踏查蔡廷蘭在越南走過的地方,雖是初次見面,心底卻立刻泛起一股遇見知音情愫。
因為我在2002-2003年間,曾組織人力完成《海南雜著》越南文譯本;2004年8月15-22日,由我號召帶隊的澎湖鄉親「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團」一行10人,也順利完成踩著蔡廷蘭的足跡看越南的研學行程。
沒想到,15年後,來自美國的越南研究者白凱琳博士,竟不約而同地跟我做著同樣的事情,所以我主動告訴這位知音,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可以陪她到蔡廷蘭的出生地澎湖進行現場考察,以增加她對我們蔡廷蘭的了解。
令人驚喜的是,2023年2月8日,我收到白凱琳的電郵,她說:「很難相信我們在河內相遇已經將近4年了。我和朋友趙璐完成了《海南雜著》的翻譯,將於今年夏天出版,因為COVID,我們沒能去澎湖,但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去。」7月26日,她又說:「我們翻譯的《海南雜著》已經出版了!今年12月我會到臺灣參加『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希望去澎湖,為了訪問蔡廷蘭進士第。」
我們期待的這一天終於到來,我事先為她訂妥臺北-澎湖的往返機票和住宿,並聯繫2004「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團」的高啟進、陳英俊、黃伯仲等人,預作安排。
2023年12月17日,白凱琳終於如願造訪蔡廷蘭的「進士第」,並在他1846年手書「延祉受禧迎庥植福/宜富當貴長生未央」墨寶(複印件)前開心合影。
白凱琳不僅在進士第親眼目睹蔡廷蘭的墨寶、著作、配劍,還在鄰近的蔡氏祖廟濟陽堂看見了他的畫像、神主牌位、「拔元」匾、「進士」匾與銅像,以及民宅牆上關於蔡廷蘭《海南雜著》的兒童彩繪;此外,她還參觀了蔡廷蘭讀書、任教的文石書院;參觀了嵵裡的潁川祠堂,那是蔡廷蘭恩師周凱1832年到澎湖賑災上岸、住過的地方;參觀了澎湖生活博物館的「透西船」(仿製),並上船去體會《海南雜著》「滄溟紀險」中所述海難的淒苦情境;她也在澎湖天后宮正殿左側通道仰望蔡廷蘭1846年敬獻的「功庇斯文」匾……。
難得的是,在高啟進老師的帶領下,白凱琳還去到蔡廷蘭的墓園。我們一起手扶「皇清賜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任江西豐城縣蔡公香祖墓」的墓碑拍了張照片,這應該是白凱琳這輩子最接近蔡廷蘭的一刻了。
白凱琳說她閱讀《海南雜著》時,就覺得蔡廷蘭很會交朋友,等她翻譯完成之後,又發現自己也因此結交了許多朋友,包括這次到澎湖找蔡廷蘭所見到的澎湖縣文化局洪棟霖局長、洪進業副局長、曾慧香前局長,和高啟進、陳英俊、黃伯仲、蔡光庭、郭金泉、周舜瑾等人。
我們再次約定,下回我會再陪白凱琳到金門找蔡廷蘭,去金門縣文化局看蔡廷蘭1846年手書「延祉受禧迎庥植福/宜富當貴長生未央」墨寶真跡(背後另有玄機),去他祖籍地瓊林尋訪更多與蔡廷蘭有關的文物。我告訴她,她還會認識許多關心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的金門鄉親,並且會收到更多臺灣朋友當面表達對於她將《海南雜著》譯為英文的謝意。
= = 結束分隔線 = =
陳益源教授,出生彰化縣福興鄉番婆村,為臺灣民間文學、民俗學、越南漢文學研究專家、國際知名學者,現任臺灣中文學會會長、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台灣文學研究學報》(THCI 第一級刊物)主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散文專欄主筆、教育部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高教評鑑中心人文學門認可審議委員、科技部人文司複審委員,又長期擔任考選院典試委員、大考中心協同主持人,以及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拉曼大學海外評委…等職,曾獲越南社會科學院授予「越南社會文化貢獻勳章」等各種獎勵及榮譽事項,著作等身(已於臺灣、中國大陸、香港、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出版學術專著30幾部,主編專書60餘種,期刊論文近200篇),學術地位崇高,為人謙沖有禮,備受學界景仰。
民國82年起,陳益源教授先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也曾於國立清華大學、世新大學、真理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兼課,主要講授「臺灣民間文學」相關課程,指導過許多研究生撰寫與彰化文學有關學位論文;近20年來主辦過20多項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結集出版會後論文集皆頗受好評;關於臺灣民間文學(特別是彰化民間文學)田野調查採錄,以及臺灣作家作品(包括彰化文學經典)外文翻譯推廣,則是長期努力奮鬥目標。(由陳益源教授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