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建志/高雄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船公司,股號:2208)與中央研究院(3/25)日簽署「海洋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中研院正研發製造100瓩(kW)洋流渦輪發電機,預計今年在臺東外海下水測試。雙方合作將結合中研院的海洋能研究能量,以及台船公司在海事工程的優勢,加速「黑潮發電」的海上測試與布建。
中央研究院:洋流渦輪發電機今年下水測試 盼加速提供零碳基載電力新選項
廖俊智院長表示,全球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途徑在於科技創新的研發和實際應用。臺灣東部的黑潮是全球第二大洋流,其鄰近海岸、快速流動且穩定,具有巨大的海流能源開發潛力。海洋流全年都能發電,且在發電過程中無需使用燃料,也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或污染物,因此被視為新的基載電力來源。過去十多年來,臺灣已經開始研發海洋能發電技術,但在選址、海事工程、洋流發電機的固定和電纜輸送技術等方面還面臨著挑戰。
中央研究院在2022年發布的《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中,除了論及去碳燃氫、地熱、高效太陽能電池和生質碳匯等技術外,還建議政府盡快推動海洋能的開發,這被稱為「淨零五支箭」。目前,中研院的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已設有「海洋能專題中心」,並積極進行研發。在海洋流檢測、洋流渦輪發電機製造、錨定方法研發等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他們已在臺東成功外海選定了一個海流穩定且海床地質條件良好的地點,作為可能的黑潮發電設施建設地點。
中央研究院現在正在開發製造一種100瓩的洋流渦輪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像潛艇一樣具有抗腐蝕和抗壓的能力,並計劃在今年開始進行現地投放測試。廖院長表示,他們希望能夠利用台船公司的船舶製造和維修以及支援離岸風電等海事工程技術,將研發和應用相連接,加快技術的實際應用,以幫助臺灣盡快提高零碳電力的比例。
台船公司:豐富海洋工程經驗助攻 推動我國海洋能源研發
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表示,面臨臺灣走向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時刻,台船公司有責任、也有決心站在推進此一目標的最前線。台船公司在推動海洋能源技術,特別是黑潮發電技術發展方面,承擔不可或缺的角色。鄭文隆強調,中研院「黑潮發電技術」已有初步進展,台船公司在船舶製造與海洋工程的豐富經驗,將為海洋能源技術的實現提供穩固基礎。未來,雙方將在更多海洋課題上共同努力,台船公司已準備好迎接挑戰,積極探索更多可能性。
台船公司身為國內造船界龍頭,近年來在海洋領域及綠色能源的研究發展,是國內外產官學界有目共睹的。包括積極投入開發設計建造海洋研究船、環保船舶和智慧節能減碳技術及儲能系統,以因應國際環保法規提升和航運業減碳需求。同時,台船公司與台大團隊合力研發之「適合台灣離岸風場15MW半潛式浮動離岸風力發電系統-「台大浮台(Taida Float)」」,已獲美國船級社(ABS)的設計原則認可證書。此類研發成果均顯示台船公司於海洋船舶及綠能的投入運用也走在國內的先端。
目前台船公司主要業務類型,涵蓋商用船舶、國艦國造、海工綠能、石化基建等多角化業務。為響應政府能源政策,台船公司亦全力參與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活動,包括承製台船環海公司所訂造,台灣第一艘自製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船「環海翡翠輪」。其投入離岸風場建置作業,已成為我國離岸風電業務堅強後盾;而台船子公司之一-台船動力科技,專責研發整合電動船舶儲能電池與動力系統,目標將整合技術與系統設計、組裝能力本土化,相信對於海洋能儲存技術能夠提供豐富幫助。在本合作備忘錄的架構下,台船公司與中央研究院研發團隊將共同朝向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前進。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危機,海洋能被視為零碳能源的關鍵選項。中研院與台船公司的合作,將科研力量與產業實踐緊密結合,雙方共同推進海洋能科技發展和應用推廣,為臺灣乃至全球的綠色轉型貢獻力量,攜手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中央研究院《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https://sec.sinica.edu.tw/archives/e4240dc6ac12d3d4
「支持淨零科技 縮短減碳距離!」動畫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