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台灣陸軍關指部「禮砲連」 – 媒事 看新聞

中華民國台灣陸軍關指部「禮砲連」

中華民國台灣陸軍關指部「禮砲連」

【很角色時報王清正/綜合報導】每逢國家重大慶典或外國元首來訪,陸軍關指部「禮砲連」鳴放「21響禮砲」,每3秒一發,在時間內有次序、有間隔地完成,表達對受禮者的最高敬意。期間,計時手精準計算誤差範圍,以近乎苛求的態度,完成每一次任務。

實彈射擊中的禮砲連。(記者王清正/攝)

21響肩重任 細數執勤成就

有「國家門面」美譽的陸軍禮砲連,全銜為「陸軍關指部砲兵營砲1連」,平時除肩負禮砲鳴放重任,戰備訓練則以強化官兵射、測、觀、通、砲等戰技為主。

其中,在軍禮勤務區分指揮組、陣地組,分別下達射擊命令及實施禮砲鳴放。在指揮組中,副連長任陣地指揮官,下達射擊指令,計時手及計彈手則分別掌控時間及彈藥發數;陣地組部分,發射手職責為拉發火繩實施射擊,裝填手及接彈手在射擊前後負責裝填、退彈工作,旗手則協助臨時狀況處置。

禮砲鳴放過程,由連長擔任射擊指揮官,配合三軍儀隊大隊長撇刀敬禮瞬間揮下紅旗,指揮第1砲發射手射擊首發禮砲;期間,計時手專注緊盯碼表,管制每門火砲間隔約3秒,並在時限內幾乎分秒不差精準完成,太慢、太快都不行。

蹲姿訓練 考驗官兵意志力

「臺上1分鐘,臺下10年功。」執勤時,禮砲連官兵的動作看似簡單,卻要經歷一番嚴格的挑選、訓練及考核,才能穿上象徵榮譽的典禮服上場,對每位正手官兵來說,均相當不易。其中,由於裝填手及接彈手勤務全程採蹲姿,因此平日得實施30分鐘蹲姿訓練,且完成蹲姿起立還要能行走如常才算合格。此外,旗手也會運用重達7公斤的野砲的瞄準棍,練習舉旗的動作,確保手臂力量足以負荷整場的操演,以及突來的強風。

事實上,軍禮勤務沒有晴、雨天之分,更不會在陰涼的樹蔭底下執勤,因此每位官兵都要經歷「耐熱訓練」,訓練中,官兵會穿著防寒外套,頭戴銀盔、腳穿典禮鞋,在大太陽底下考驗耐熱程度,也訓練官兵的意志力。

每次的禮砲任務,陣地指揮官由砲兵營砲一連副連長副連長葉芫菲中尉擔綱,協助連長綜管禮砲全般事宜,現場展現指揮能力,巾幗不讓鬚眉。

砲一連副連長葉芫菲女性中尉協助連長禮砲全般事宜。(記者王清正/攝)

每天的排練與每次的禮砲任務的安排一致,出動4門M1011型105公厘口徑榴彈砲,每次的禮砲任務射擊21發,配合國防部聯合樂隊演奏之〈敬禮樂〉和〈總統致敬曲〉兩首曲子,在總時間60內,必須順暢無物的完成以21響禮砲向總統致上最高敬意的儀程,對於禮砲連的官兵們是一項不小的考驗。

禮砲連每次任務都會出動4門M1011型105 公厘口徑榴彈砲。(記者王清正/攝)

實彈射擊前才會發放各式發火零組件。(記者王清正/攝)

任務完畢後所有105榴彈砲都會綁好安全帶與指示燈等相關安全作業。(記者王清正/攝)

為了配合已是春末初夏的天候,520當天可能也有高溫情況,因此,禮砲連今天除了排練四門禮砲連續發射的流程,以及排除不發彈、由鄰砲接續受令發射禮砲的默契之外,更進行了耐熱訓練。禮砲連的士官兵們,穿上國軍制式的防寒外套,並以立正、交叉雙臂等三種執行禮砲任務常用姿勢,進行耐熱訓練,以防在執行禮砲任務時因為中暑或身體不適,影響這項重大任務的順利執行,也展現了國軍訓練的嚴格要求。

禮砲連特別設計的部章。(記者王清正/攝)

 

這篇文章 中華民國台灣陸軍關指部「禮砲連」 最早出現於 很角色傳媒 Tough Guy Media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