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秀卿報導) 又到一年的尾聲,臺北市客家圖書影音中心24日下午舉辦「客家媽媽的客家味」講座,邀請知名美食書作家黃春慧,在歲末之際與民眾一起傳承舌尖上的客家味。
客家人早期因不斷遷徙的關係,每到一處都要辛苦的開墾、新建家園,在生活上必須節儉、刻苦、勤勞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造就出客家人樸實無華的個性特色。相同精神表現在飲食料理上,成就出一道道客庄美食;如今,這些著名的米粄米食、糕餅點心,還有以醃漬食材料理的小吃與家常菜等家常菜不僅漸漸受到國人歡迎,更成為各國遊客訪台指定必敗的特色伴手禮。
為了讓民眾更貼近了解客家的飲食文化,臺北市客家圖書影音中心特別邀請著有《客家媽媽的客家味:米粄‧糕餅‧小吃‧家常菜》、《跟客家媽媽學做粿》等多部美食書之作者黃春慧擔任主講人,透過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民眾對客家美食以及節慶時節的客家打粄文化,有更深一層了解。
自幼在苗栗客家庄長大的黃春慧表示,客家菜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大魚大肉的菜色,但它很純樸、很有滋味、很有一種讓人吃了就會想念的味道。「我的客家菜和點心源自於小時候父母對我的教導與訓練,不僅帶有濃厚的媽媽味,更帶有深刻的情感存在」,這次透過講座呈現出來,希望能讓大家更加地了解流傳在客家庄的客家味。
在黃春慧的童年印象中,每當家中有宴客時,勤勞節儉的苗栗客家婦女們總還是很有本事地張羅出一桌的菜餚招待客人,其中客家糕粿更是隨時都能製作出來款待客人,是接觸客家料理的最佳入門磚。
其實在家自製客家糕粿點心一點也不「高貴」,製作器具也非常簡單,只要「挑對米」,以米粒原始口感磨成漿、做成漿糰,再「選對粉」加以調配運用,就能變化出數十種的米食糕點。再來,只要了解客家打粄的基礎順序,搞懂「粄漿」、「粄脆」、「粄娘」,就能在客家米粄的製作上運用自如了。
為使民眾在家中也能輕鬆做出各種吃飽又吃巧的糕粿米食,黃春慧於現場示範象徵豐收團圓的「客家芋頭糕」,從用料、製作的基本工具,到必學的基本功,一次呵成介紹,並傳授蒸製的小訣竅、特殊的文化意涵,讓民眾在賞味每口糕粿的同時,更品味蘊含在糕粿米食中的深層好滋味。
明年一月,臺北市客家圖書影音中心還將推出一系列喜氣又應景的新春活動,包括客家民俗節慶圖書影音展、新春快樂手作教室、學寫春聯迎吉年等,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